首页影师开示明影法师:佛陀的教育智慧

上篇  下篇

明影法师:佛陀的教育智慧

2025 年 09 月 09 日


 
什么是佛教?在我看来,佛教即是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教育。简而言之,佛教是以信仰为基础,以文化为载体的真理认识体系和生命教育体系。

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体现佛陀教育智慧的故事。

舍利弗尊者八岁便成为辩论冠军,十几岁时离开了富有的婆罗门家庭,出家修道。虽然遍访名师,学问广博,但是始终没能解决他内心的疑惑。

一天,舍利弗在大街上遇到正在托钵行乞的马胜比丘,顿时被他安详的神态所吸引。马胜比丘是佛陀最初化导的五比丘之一。在舍利弗的请求下,马胜比丘诵出了这首《法身偈》:“一切诸法本,因缘空无主。息心达本源,故号为沙门。”听到这首偈子,舍利弗当下就破除了自我意识,获得初果,进入了圣者之流。

这首法身偈高度概括了佛法的智慧。一切现象,都是因缘所生,无常变化,没有真实独立的体性,如幻如化。这其中,因缘生是世俗谛,空、无主则是真谛智慧。放下对身心世界的执着,心念回归,便能觉悟本有的智慧。

舍利弗为什么能够一跃而成为圣者呢?那是因为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人格教育,离开家庭以后,又学遍印度的各种宗教哲学,完成了个人思想的成长,只是还不通达而已。同时,他的戒行和禅定的修习也非常之卓越。也就是说,他已完成基础的学修,所以一遇到马胜比丘,听到真理,内心最关键的疑惑——对世界的疑惑、对身心的疑惑、对生命的疑惑,涣然冰释,实现了由凡夫到圣贤的成长。

舍利弗的舅舅摩诃俱絺罗也很有智慧。舍利弗一出生,他就去隐居修道,很多年都顾不上剪头发、剪指甲,因此被称为“长爪梵志”。他要学通一切学问,因为他的外甥尚在母胎时就已表现出不凡的智慧。等到学成归来,发现外甥已经在佛陀座下出家。他想,谁能把我如此优秀的外甥给折服呢?

于是,摩诃俱絺罗来到僧团,意欲找佛陀挑战。当他见到佛陀时,年轻的舍利弗正侍立在佛陀身旁。摩诃俱絺罗毫不客气,张口即立论:“我于一切法不受。”意思是说,我对一切思想都不再执着。在他看来,自己很高明,已经立于不败之地。佛陀轻轻地反问道:“你对你的这一见解受不受呢?”

摩诃俱絺罗很震惊,自己学了几十年,竟然一下子就被问住了。但是,当场承认又觉得很没面子,尤其自己的外甥还站在一旁。如果不承认,恐怕也瞒不过佛陀。他想了想,鼓足勇气说:“我于这一句也不受。”佛陀很温和地说:“很好,很了不起!我的比丘弟子们也和你一样,放下了一切执着。既然如此,你就不要太自负了。”摩诃俱絺罗深受触动,佛陀明明发现了自己的漏洞,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颜面而不点破。哎呀,佛陀太慈悲了!这么智慧,又这么慈悲!他的内心洋溢着感动与温暖,最后的那一点执着忽然放下,完成了由凡夫到圣贤的突破。

舍利弗正在给佛陀扇扇子,听到舅舅和佛陀的对话,当下就完成了阿罗汉的证悟。

摩诃俱絺罗和舍利弗两人有共同的特点,他们都是饱参饱学的宗教家,几乎完成了一切的学修准备,所以见到佛陀,一言之下便能实现觉悟。对于毫无基础的学人,佛陀是如何教育的呢?从佛陀的亲子罗睺罗的成长中,我们也许能够找到答案。

佛陀成道以后,又过了六七年的时间才回到家乡。这时,他的孩子罗睺罗已经十几岁了。他跟随佛陀来到僧团,成为佛教僧团的第一位小沙弥。

刚刚出家的罗睺罗,因为从小在王宫里长大,骄慢的毛病一时难改。而且,他喜欢恶作剧,很多国王大臣来拜见佛陀,有时候他会撒谎说:“哎呀,佛陀不在家,你今天白来了,明天再来吧。”

佛陀因此对罗睺罗有过严厉的惩戒。从那以后,罗睺罗严谨持戒,同时开始了认真、勤奋的修行。一晃七八年过去了,二十多岁的罗睺罗看到其他比丘大都已是阿罗汉,自己还是凡夫,内心很有压力,所以很急切地来找佛陀求教。

佛陀说,现在有一批新戒比丘,你去给他们讲一讲五蕴的法义吧。讲完之后,罗睺罗尊者又来找佛陀求解脱法门,佛陀要他再去给新戒比丘解释一下十二入的法义。讲完十二入之后,罗睺罗再次急切地来见佛陀。佛陀说,不急,你再去给给他们讲讲十二缘起……

经过这几轮教学任务的磨练,罗睺罗尊者对于佛法有了更准确、深入的了解,内心变得越来越踏实。他深入谛观身心的无常,认真消化法义,知道这就是走在通向解脱的正路上,便不再急于向佛陀求解脱法门了。
有一天,罗睺罗独自在禅房精进用功。佛陀看到他的修行条件已经成熟,特地前来启发:先修不净观,调伏欲望烦恼;再修慈心禅,把欲望烦恼转化成禅定的心境。然后,佛陀又指导他修习数息观,层层深入,很快罗睺罗便证得了阿罗汉。

这一完整教育过程,体现了佛陀的教学次第:

首先是通过戒律的学习,养成健康人格;然后是学习佛教理论,建立佛法修行的正确认知;进而深入谛观身心无常,作为修行的总观法;进一步才是微妙法门的实践,也就是禅观实践。

佛陀被称作“三界导师,四生慈父”,把凡夫培养成佛,培养成一个完美的圣者,这就是佛陀智慧教育的宝贵内涵。
 
◎ 根据2020年明影法师讲《什么是佛教》整理,题目为编者所加。
 


上篇  下篇

版权所有: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
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