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篇 下篇
明影法师:什么是佛教徒的正确信仰?
2025 年 09 月 09 日
真实的佛教信仰与社会流行的所谓信佛,有非常明显的不同,因为佛教信仰的对象是以佛、法、僧三宝为核心,三宝中又是以法为核心。
佛是觉悟了法的人,法是生命世界的真相和规律,僧是以佛为师,在努力认识和实践法的广大集体。所以,佛教就其实质来说,是一个以法为核心的生命智慧教育传统。任何一个个人都不能代表佛教。佛教不是一般意义上基于崇拜的信仰传统,而是一个探索生命世界的真相和规律的智慧体系。在信仰感情和智慧探索两者之中,智慧才是其核心。“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,智为能度。”生命智慧是佛法的核心内涵。
“法”主要有三种内涵,一是生命世界的真相,二是生命与世界演化发展的规律,三是觉悟生命世界的理论与方法。前两者是宇宙本有的,理论和方法是佛陀觉悟经验的总结。宇宙的本体与规律不以任何人或神、佛的意志为转移,亘古而常新,主宰着宇宙现象生生不息地演进。本体和规律蕴含在生命世界的现象中,不可见,无言说。佛陀在菩提树下完成了对宇宙真相与规律的探索,因此,只有佛陀才有能力为我们介绍法和觉悟的经验。所以,在科学家与哲学家两者中,佛陀更像是一位探索生命智慧和宇宙规律的科学家。在宗教家与教育家两者中,佛陀更像传播生命智慧的教育家。因为揭示宇宙真相的难度异乎寻常,这需要反复辨析;针对人类理性的认知能力,也需要反省和训练,所以,佛陀又是最伟大的哲学家。完成了觉悟的佛陀,便能开启生命中蕴含的慈悲力量,因此,佛陀也具有宗教家的特质。
僧是追随佛陀,还在探索佛法的广大集体,有圣贤,也有凡夫。有的传统认为,只有圣贤僧,才有资格作为皈依的对象。因为,只有圣贤,才能准确解释佛法,才具有远超常人的人格素养。但圣贤僧极为稀有,凡夫僧实际上是继承和传播佛法的主要力量,是社会大众最容易接近的佛教代表。所以,包含了圣贤与凡夫的出家人集体,组成了僧的内涵。僧不是任何一个个人,是僧团(僧伽)的简称,最小的单位要由四位比丘组成。比丘是出家人的传统称呼,僧人这个词并不准确。
从僧的内涵可以看出,佛教是集体继承的,并不强调个人影响力,没有个人崇拜的教育。因此,不能由任何一个个人来承接社会大众的佛教信仰感情。作为佛教徒,也不能把信仰感情寄托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出家人身上。
对外相三宝的信仰,是为了开发每个人心中本有的三宝智能。六祖慧能大师把自性三宝总结为“觉、正、净”。我们生命中本有的觉知性,即是佛性的自然作用,这是我们本有的自性佛宝;人类有发达的学习、思维能力,能掌握通向生命自由的知识和智慧,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,能研究宇宙的真相和规律,这是我们心中本有的自性法宝;我们与生俱来就有同情心等良知良能,并有发达的改过迁善的能力,具备净化心灵的无限潜能,这是自性僧宝。佛教的信仰是以自我觉悟为基础,以对外相三宝的皈依,来养育、开发自性三宝的智能,以期实现像佛陀一样圆满觉悟真理,破除对生命世界的错误认识和执著,实现彻底自在、自由的生命境界。这便是佛教真实信仰的内涵和理想追求。
在现实世界的三宝系统中,只有佛陀一人的人格是完美无缺的。即便是古代的圣贤僧,也各有不同性格,同样具有人格的两面性。两千五百多年前,佛陀住世时的僧团中,也经常发生各种奇葩的社会事件。佛陀并没有用特殊的智慧去禁止和雪藏僧团中的各种问题,而是借由问题的发生,来教育大众如何面对问题,解决问题,把一切问题都转化为每个人反省和觉悟的机会,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教学案列。
在伦理教育严重缺乏的当今时代,世俗商业化功利观念越来越泛滥,僧团的来源和修行环境同样非常复杂,又与社会的互动非常紧密,因此,僧团的成长异常艰难。作为三宝弟子,一方面要能站在历史和社会的角度,看待各种令人伤心的负面现象。“众因缘生法”,任何一个社会现象都有复杂的历史背景。另一方面,更要以法为尊,以自己为岛屿,见贤思齐,见不善则内省,把一切不如意的社会现象都转化为自己发奋努力的契机,不断建立正确的学修态度和思想观念。每个人都要发愿弘护正法,各自承担起净化社会风气的使命。
关于正确的信仰,我们老和尚有一个非常精要和全面的总结:
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,
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,
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,
以解脱为正信的归宿。
上篇 下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