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影法师普门品第六讲:从危机到奇迹等
2025 年 05 月 01 日
“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,受诸苦恼,闻是观世音菩萨,一心称名,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,皆得解脱。”这几句已经把观音菩萨的慈悲力量都说清楚了。下面是展开介绍观音菩萨在各种具体情况下,如何来救助危难。
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,设入大火,火不能烧,由是菩萨威神力故。
如果有人遇到火灾危险,一心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,就能够安全逃生,脱离危险。比如火到跟前却难以烧到我们;或者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,一下就能冲出大火;要么急中生智,发现逃生的通道;再有就是消防队员能够及时赶到,熄灭大火。这都有可能,但奇迹如何发生,这是无法想象的,不受我们理性的局限。所以,只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,有这样的信心,就能化解在危机中容易陷入的惊慌、恐惧等情绪状态,令我们迅速脱离火灾危难。
这样的例子有很多。有一位辽宁的画家,他画了一幅特别美的西方三圣画像在沈阳展出。没想到展出期间发生火灾,绝大部分作品都被烧毁,而这幅西方三圣像,却完好无损。画家很惊喜,也很珍爱,后来把这幅画像赠送柏林寺保存,并亲口讲述了这一奇迹。你看,观音菩萨的画像所在的地方,在大火当中都能有这样的奇迹,这就表明菩萨的加持力、佛法的加持力是多么不可思议,远远超出我们理性认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。
若为大水所漂,称其名号,即得浅处。
如果在水中遇难,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,就能够到达浅处,转危为安。而且,获得解救的方式,也是超出人的认知能力的。
我记得在我出家前,大约是一九九几年,我读到一部《普门品》的注解,作者是圆瑛大师。圆瑛大师是民国年间的一位著名大德,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。有一次他坐船时,突然船翻,掉入水中,大江急流,非常危险。实在没有办法,他就一心念观世音菩萨。因为一念观世音菩萨,心里就安定了,他就那样一直把着船边在水上浮着,这时听到空中有人叫他:手莫放,手莫放。后来有救生人员划着船过来,就被顺利解救了。所以他说,正因为感受到了观音菩萨的奇妙加持,才发心讲这一品经文。这是圆瑛大师的亲身经历,他的《<观世音菩萨普门品>讲义》,大家可以找来学习。
还有一个故事,是我亲耳听悟性老和尚讲的。悟性老和尚90多岁圆寂,建国初期,他曾是北京七个寺院的住持。我出家以前经常去拜访他。他的师父是中兴广济寺的现明长老,他的师父有四个弟子,他是最小的一个。他的二师兄就是老舍的恩人宗月大师。悟性老和尚跟我讲,他以前在山里面修行,有一次不知怎么就失足落水了,水非常急,非常危险,他又不会水,也没有其他办法,就一心念观世音菩萨,结果就在被水往下冲的过程中,一伸手就抓住了岸边的树根,脱离了危险。这也是一个因为念观音菩萨而脱离水难的经历。
我有一位同门师姐的经历更是奇特。2008年11月上旬,当阳玉泉寺的宽祥大和尚升座,很多同门法师前去祝贺。法会结束后,我这位师姐带着几位弟子和居士们,去附近景区参观。在长江的一条支流上,她们坐船游览,船上有二十来人,坐得满满的。因为人比较多,景区安全管理员不放心,于是就追上了船。他对师父们很尊重,为了保护师父们的安全,提出由他来划船,而原来划船的人也有些不放心,两个人在争执的过程中,船就失去了重心。眼看船就要翻了,老师姐平时信心非常笃定,念药师佛、大悲咒、观音圣号常有感应。她一着急就自然念起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,一句还没有念完,船就翻了,一船人全部掉到了水里。奇怪的是,我这位师姐此时竟然很神奇地站到了岸上,怎么上去的不知道,甚至鞋都没有全湿。老师姐站在岸上,其他的一船人还在水里,因为挂念大家,她又赶紧念观世音菩萨,结果没念几句,同行的居士和师父们也都站到了她身后。很快,景区救援人员就赶到了,所有落水的人全部得救,只有广西来的一两位居士受了轻伤。我听了这个故事,专门向师姐求证过,真实不虚。
若有百千万亿众生,为求金、银、琉璃、砗磲、玛瑙、珊瑚、琥珀、珍珠等宝,入于大海。假使黑风吹其船舫,飘堕罗刹鬼国。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,是诸人等,皆得解脱罗刹之难。以是因缘,名观世音。
如果有百千万亿的众生,为了生计,为了探险,或者为了寻宝,“入于大海”,却遭遇狂风,天地昏暗,船被吹到了罗刹鬼国,该怎么办呢?
首先,有些罗刹是很凶恶的鬼类,罗刹鬼国也确实存在。就像灵鹫山是佛陀讲法的地方,五台山是文殊菩萨住的地方,普陀山是观音菩萨住的地方,这些是释迦佛的净土世界与我们人间世界比较容易感通的地方;同时,在地球上也有很多地方,它们给人的感觉是不吉祥,特别危险,特别容易出事。这些地方通常非常偏僻,人迹罕至,有的在大洋深处,有的在高原地区,或者山势特别凶险,或者山涧特别幽深,水流特别湍急,像这些地方是我们人间世界与恶道众生生活的世界相交汇的地方,如同敏感区,大家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刺激前去冒险,很容易受到伤害。
但是,如果不幸遭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?要一心念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。有时候我们在生活当中也会遇到类似情况,感到恐惧,比如遇到非人的干扰,这个时候也一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。
大家不要认为这是在讲迷信。事实上,就我对佛教的研究,站在哲学的角度,佛教堪称是彻底的无神论。为什么呢?因为在佛教的世界观中,一切生命,从天人、鬼神到佛菩萨,在因果规律面前,一律平等,谁也不能决定谁,都受因果规律的制约。佛陀给我们介绍天人和鬼神的情况,是在丰富我们生命经验的不足。佛陀以圆满的智慧观察世界众生,天人与鬼神的世界真实不虚,但也都是各安其道,只在极其特殊的因缘下,才能偶尔互相影响。
天人的境界是惩善罚恶,他们常常处于禅定之中。天人都有慈悲心,在人间时多是以护佑国家、利益他人为己任的人。比如关羽,可谓忠义的化身,因为他的德行,所以去世之后成为护法神明。天人是护佑我们的力量。
特殊情况下,有一些鬼怪、夜叉、罗刹等能威胁到人的生活,但他们依然受制于因果规律,并没有任意伤害的能力。如果遇到类似情况,不要担心,这都是无常法,也是自己的业报使然,没有鬼怪能超出我们自己的业报来伤害我们。有了这个知识和信心,就一心称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,便能很快化解危险。
在所有生命种类中,最危险的恰恰是人类。因为人类拥有最发达的智力和自由性,为善与为恶的能力远超其他各道众生。一个人通过修行,可以培养出非常圆满的君子人格、菩萨人格,可以为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。但是,如果一个人受到错误思想的蛊惑,或者思想观念非常扭曲,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。
有一个真实的故事,与经上讲的这一节相吻合,属于在我们人间可能会遇到的情况。
虚云老和尚最早修复的寺院是云南鸡足山的祝圣寺。民国初年,他发愿恢复祝圣寺,从缅甸请了一尊玉佛,有差不多一千多斤重。当时又没有机械设备,只能雇请当地的壮汉帮助运输到山上,全靠人力,很是辛苦。虚云长老一路陪着,壮汉们在那里搬运,虚老就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圣号。这些壮汉中有恶人,他们常常在一起窃窃私语。有一天,他们突然把玉佛放到山路上,说玉佛太重了,要求加钱。当然,这是借口,他们猜想这位出家人能买这么贵的佛像,一定有钱,同时也怀疑佛像里藏有财宝,因而动了歹意:就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、空无一人的山间,把老和尚害了,把钱卷走。虚老感受到了危机,但耐心劝说已经没了效果,对方剑拔弩张,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,就相当于经中所讲的“飘堕罗刹鬼国”,一批利欲熏心、泯灭良知的人准备要作奸犯科了。虚老只能一心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,因为虚老平常密行的功夫就是念观音菩萨的圣号。这个时候,他一瞥眼看到旁边有一块巨石,很大,比玉佛还要大很多。虚老就问这些壮汉,你们觉得这块石头与佛像比哪个重?他们说,肯定是石头重。虚老说,你们说重,有什么好重的?!他一心念着观世音菩萨圣号,一把抱起石头,轻松举起又轻松放下。这批壮汉一下子就被震住了,按照约定顺利把佛像运到了山上。
虚云老和尚就是因为一心念观音菩萨圣号,以及对观音菩萨加持力的信心,度过了这个危机。
虚云老和尚日常持诵的是观音菩萨圣号,我的师父也是持诵观音菩萨圣号,这是我师父亲口讲的。在很多重要关头,他也是通过持诵观音菩萨圣号,来化解人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。比如有时我们搞法会,法会要开始了,天气还很不好,师父看起来很轻松,但是神情中透着严肃,他会转过身一合掌,对着天空口中念念有词。我们就知道师父在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。这时,往往就会云开日现,特别祥和。其实在寺院搞法会,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,这都是观世音菩萨加持的结果。
前面的经文告诉我们,遇到危机时,一心念观世音菩萨,就能够转危为安。为什么观世音菩萨能有这么奇特的加持力呢?
观世音菩萨和所有的佛一样,有四种智慧:大圆镜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,这称作四智菩提。所有佛都要圆满这四种智慧,才能称之为佛。也就是说,佛的智慧是由这四种智慧来概括体现的。诸佛还有一种智慧,叫法界体性智,这是我们人的本心智慧,是法界的体性,所以有时也叫五方五智。比如我们柏林寺的万佛楼里供了五方佛,五方佛就代表了佛的这五种智慧。
大圆镜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,是由凡夫的八种识转变成为佛菩萨的四种智慧。前面我们讲到凡夫的法报化三身与观音菩萨法报化三身的关系,三身与四智,这是学习教理、掌握佛法智慧的关键法义。
圣智与凡心的关系
1、大圆镜智,由凡夫的第八识转变而成。
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、种子识,有时也叫含藏识。第八识有三种功能:第一,它是最深层最微细的心识,变现了世界和我们自己,就像演绎梦中人与梦中景象的意识心一样。不管是这个世界,还是我们的社会,我们都是自己世界的唯一主人,佛菩萨乃至我们的父母也都是世界的客人,总的来说,都是我们自己的心识变现的。第二,阿赖耶识不仅变现了这个世界以及我们的身心,它还记载着我们无穷远以来的善恶种子。即便我们不记得,但是它的记载丝毫不差,所以阿赖耶识也叫种子识。第三,这些种子识存在阿赖耶识的仓库里,所以它既是能藏——像个大仓库一样,又是所藏——藏着善恶的种子,同时又能对这些种子进行很好的管理。这就是第八识。
如何理解我们的第八识呢?我们都读过小学,但是老师和同学大都已经不记得了,假如有一天忽然遇到自己的小学同学,上学时的种种情景就会回想起来。平常这些人和事在哪里呢?就在阿赖耶识里存着。人有没有过去生?毫无疑问是有的。能不能证明呢?能证明。一旦我们认真修行,获得了内心的清净,就可以在梦境中或者突然间回忆起久远以前、完全不是今生的景象。几乎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类似经验。再有,生活之中我们有时遇到一个新同事、新朋友,两个人一见如故,越谈越投机,最后成了好朋友。这种情况就是遇到了过去生的朋友,两人一见面,种子便复苏了。这些便是阿赖耶识的作用。
但是,我们对它很不了解,甚至阿罗汉也没有能力通达阿赖耶识,它是我们生命深处最微细的心识活动。我们从过去生到今生,又从今生到来生,那个连续的相似主体,老百姓称之为灵魂,就是阿赖耶识的作用。它能让我们一生一生地连续着,不会中断。
成佛之后,这个智慧将变成大圆镜智。为什么叫大圆镜智呢?这是说它像一面圆满的镜子,照遍法界,一览无余。观音菩萨能够与我们念念在一起,相契无间,就是大圆镜智的作用。禅师们彻悟以后才能打开大圆镜智,才能称之为卓越的宗匠级禅师。
打开大圆镜智的禅师是什么境界呢?临济禅师讲,如一人在十字街头,无有向背。站在十字街头,对于我们来说,面向东方就会背向西方,面向南方就会背向北方,但是打开大圆镜智的禅师们,已经不再以这个身体为自己,而是以法界为自己,所以虽然站在十字街头,但是无有向背。洞山禅师也讲,如一人在万人群中,不面向一人,不背向一人。这不是认识,不是理论,不是禅定功夫,而是禅师大圆镜智的作用,已经超越了身体的局限,与世界同体,到哪里都是整体直观的。这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奇妙智慧,观音菩萨与诸佛一样于大圆镜智圆满成就。
2、平等性智,由凡夫的第七识转变而成。
第七识,又称末那识,就是一切凡夫共同执着的自我意识。我们与生俱来坚固地认为身体是自己,不管从小到大,身体的细胞生死了多少轮,已经变得面目全非,我们依然坚持认为身体里面住着一个不变的自我。这构成了凡夫的心识基础,是一切烦恼的根源,也是一切凡夫思想认识的根基。我们之所以局限于生死就是因为有自我意识。它很坚固,从生到死,死后再生,永不停歇,牢牢地抓着,是一切凡夫最根本的愚痴和邪见。只要不觉悟圣智,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。这是使我们与他人、与世界产生界限和对立的心识基础,也是修行的关键所在。
通过修行,破除了第七识,把自我意识清空了,就能打开平等性智。如果观音菩萨化现在我们身边,虽然长得好像和平常人一样,但她完全没有自我意识,所以她看一切众生与自己没有障碍,没有距离,自他平等,一切平等。她不再有自我中心,不再有以自我意识为根基的差别认识,所以她能够通达一切众生的心,与一切众生平等,这也就是她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的智慧基础。正是因为她没有了我执意识,没有了障碍,与我们是相通的,所以我们的问题自然都是她的问题。她爱我们,就像爱她自己一样。
站在法的角度,菩萨对我们的关爱远胜过我们自己。这是因为,第一我们不知道自己本有佛性,对自己的尊重不够、珍惜不够;再有,我们不认识规律,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真的对自己好,所以经常会自己害自己,比如违背规律做事情,伤害了良知,伤害了健康,伤害了家人,伤害了人际关系,乃至于严重的还会伤害他人,触犯法律。但是,菩萨把我们每个人都当作佛来看待,当作和她一样可以成佛的菩萨来看待,对于我们每个人,比母亲爱孩子还要爱得更亲切、更智慧。这是因为她破除了我执,打开了广大的慈悲心,所以看一切众生,悲同一子。这就是平等性智的境界。
3、妙观察智,由凡夫的第六意识转变而成。
我们的第六意识,也就是理性思维的能力,在佛菩萨的境界转变成为妙观察智。在我们的心识里,第六意识是最卓越的,也是最活跃的,它是我们研究事物、发展科技的主要智慧。它最具创造力,也最危险。所有阴谋诡计、所有的错误都由它指挥实施,这就是我们理性思维能力的复杂性。
第六意识也是修行最关键的心识,学习佛法要用它,禅修要用它,开悟时也是它最先开悟。它开悟到什么程度,第七识就跟着开悟到什么程度,它彻底开悟转变成为妙观察智,第七我执意识就转变成平等性智,第八阿赖耶识转变成大圆镜智。它是开启智慧的钥匙,是关键的心识。当它完成了觉悟,彻底转变成了清净智慧,这时就叫妙观察智。
所谓妙观察智,即能够了解一切事物的性相差别,比如不同生命、不同人的心理情况、善恶属性,以及不同人修习佛法的根器特点、悟性情况等,都能够准确了知。佛陀说法,用的就是妙观察智,知道是什么人来了,需要什么法,怎么讲能够令他觉悟,所以常常是“弹无虚发”。对于我们来说,由于我们的理性还不成熟,理性思维还有问题、有矛盾,还有非理性的思维,所以我们的理性认识有善有恶,有对有错,有迷惑有觉悟,有正见有邪见。总而言之,凡夫的理性思维有种种根本局限,但是在菩萨的境界第六意识全部转成了妙观察智。
观世音菩萨之所以称作“观世音”,就是因为她在循声救苦时,对世间音声、人间疾苦,不是在用眼睛看,而是“观”,这就是妙观察智的运用。这个智慧与她的大圆镜智、平等性智是完全统一的,遍布法界,也遍布我们的身心,我们所有的心理活动她都了如指掌。所以,一个了解了观世音菩萨智慧的人,到哪里都不会孤独,他知道永远都有一个特别知心的圣者,随时在注视着我们、关心着我们。只要一心念观世音菩萨,我们的心结就能得到化解,心理就能获得安慰。
4、成所作智,由凡夫的前五识转变而成。
我们的前五识,即眼睛能看、耳朵能听、鼻子能嗅、舌头能尝、身体能触,这五种感性认识能力转变成的智慧,在观世音菩萨和诸佛的境界,叫成所作智。
这是什么样的智慧?什么时候能实现?当阿赖耶识转变成大圆镜智的时候,前五识就会转变为成所作智。也就是说,彻悟以后,当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,第七我执意识变成平等性智,第八阿赖耶识变成大圆镜智,我们的前五识就会转变为成所作智。这时的眼耳鼻舌身不再是分裂的,而是相通的,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统一成为一个整体,也就是所谓“六根清净”的状态。当我们遇到危机,一念观世音菩萨,菩萨就能随时出现、随类应现,完全没有时空的距离,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成所作智的作用。这与我们生命中本具的自我拯救机制,共同构成了强大的护佑力量。
“佛身充满于法界,普现一切众生前。随缘赴感靡不周,而恒处此菩提座。”《华严经》的这个偈颂用来解释四智的关系,非常清晰,也非常合适。
“佛身充满于法界”,观世音菩萨的大圆镜智和平等性智自然充满于法界;“普现一切群生前”,这是她的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的运用。观世音菩萨正是凭借她的妙观察智,随时了解我们的情况,观察我们的疾苦和需求,然后运用她的成所作智随时随地出现,以各种方式来救助我们。“随缘赴感靡不周”,她对我们的救助,丝毫没有障碍;“而恒处此菩提座”,一切智慧,在我们看来有生有灭,在菩萨境界则是自在安住于法性中,从不动摇。虽然从不动摇,但是又能有求必应,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度人舟”。正是这四种智慧决定了观音菩萨具有奇妙的加持力。
如果我们能以清净心和信心,至诚恳切地忆念观世音菩萨,就能更好地与菩萨同频共振,所谓“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”。
版权所有: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
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
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