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在人间(10)║ 最奇特的海誓山盟
2018 年 11 月 13 日
“摩诃迦叶尊者与妻子约定待侍奉双方父母百年之后就一起出家修行”
摩诃迦叶尊者是佛陀座下十大阿罗汉之一,他勤苦修行的风范深受佛陀赞叹。“世尊拈花,迦叶微笑”的故事,至今被人们传颂不绝。
迦叶尊者出生于王舍城附近的一个贵族世家。他自小聪明颖悟,精通天文、地理、数学、逻辑学、文学等多种学问,且生性恬淡、一心求道,立志成为一名沙门。但同时,迦叶尊者又非常善良恭顺,决意先侍奉父母终老,再出家修行,探索人生的最高智慧。
迦叶年届二十之际,父母百般劝说,令其成家立业。不得已,他请金匠打造了一尊美女像,告诉父母,只有找到这样完美的女子,他才愿意与之结合。父母亲朋都感到为难,心知这是迦叶的推托之策。但迦叶的母亲坚信儿子的福报,定会有这般美貌的女子来结成姻缘。她找来几位相师,让他们画下美女的形象,然后令人四处寻找。
功夫不负苦心人,终于有一天,一位与金像美女一模一样的女孩子出现了。她名叫跋陀,也是王舍城外一个贵族世家的千金。于是,迦叶的父母派人带着厚礼前去提亲。令人称奇的是,女孩的品性和志向竟然与迦叶完全一样——她也立志终身不嫁,唯一的愿望就是修行解脱。
两个年轻人都无意于谈情说爱,但双方的父母却一见如故,非常亲热。在父母的全力促成下,这桩婚事很快就确定了下来。
洞房花烛夜,两个年轻人定下了奇特的海誓山盟。他们约定互相尊重对方的理想,不做肌肤之亲,待侍奉父母百年之后就一起出家修行。他们每天采来鲜花,在婚床中间做成花墙,两人不得越雷池一步。这种情形很快被人察觉,迦叶的父母给他们换了一张更小的婚床。于是,两人只好交替而卧,一个睡眠时,另一个就起来禅坐或经行。
有一天中午,迦叶从外面归来,刚走进卧室,发现有一条毒蛇正在床下蜿蜒游走,跋陀的手臂却垂在床边。情急之下,他赶紧用衣服将妻子的手臂裹住托起,跋陀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,发现手臂正被迦叶托着,脸色一沉。迦叶忙用眼神示意妻子。当看到地上的毒蛇,跋陀才知丈夫并未生起欲心,悬着的心顿时放下。
敦煌壁画 耕作图
这种纯洁的夫妻生活,一过就是十几年,4位父母相继离世,夫妻俩接管了家族的产业。一天,迦叶在田间看到农夫们辛苦劳作,以及耕作中对各种生命的伤害,于是对世间生活生起了强烈的厌离心。而正在家里晒谷子的妻子,看到群鸟啄食虫子的场面,同样也生起了出离心。夫妻俩一经商量,结果不谋而合,决定马上出家。两人把所有的家人和雇农找来,郑重地向大家宣布,一切财产归大家所有,每个人可自由选择留下或离开。两人互相剃除了头发,披上袈裟,双双离开久居的家乡,成为一无所有也了无牵挂的修行沙门。
但是,男女同行不免引起路人的侧目和议论。迦叶意识到,两人既然已经成为沙门,就不宜再形影相随。在一个岔路口,迦叶郑重地和妻子商量,从此分开,各自寻找智慧导师,努力修行。虽然有些不舍,妻子还是爽快地答应了,她与迦叶约定,谁先找到智慧导师,一定要引荐给对方。于是,两人选择了不同的方向,径直而去。
佛陀预感到了将有一位杰出的弟子寻访而来。他悄然离开比丘大众,独自走到5里外的一棵大树下,寂然端坐。远远走来的迦叶,看到树下庄严清净的佛陀,当下知道这就是自己要寻找的导师。
他赶紧走上前去,向佛陀虔诚顶礼,并说道:“您就是我的导师,我就是您的弟子。”佛陀也应声回答:“是啊!我就是你的师父,你就是我的弟子。如果我不是已觉悟的智者,是无法承受你的礼敬的。”
迦叶请求:“请佛陀为我开示智慧法门!”佛陀开示道:“你应修持三个法门:第一,礼敬尊重每一个人,无论是年长者、同龄人,还是晚辈,要对所有人修习惭愧心;第二,对任何有益的善法都虚心听受,努力思维消化,并全面落实;第三,全面投入到对身体现象的观察中,深入观察身体存在的无常性和不净性,片刻不要舍离。”
“弟子受持!”迦叶的承诺异常坚定。
遵照师训,他昼夜不停地禅观,在第八天,阿罗汉的圆满智慧就豁然开启。迦叶觉悟后,想起与妻子的约定,遂引荐跋陀亲近佛陀。5年后,跋陀也成为非常重要的女性阿罗汉。
为了检验迦叶的智慧,并启发年轻的比丘,有一天,上首弟子舍利弗当着大众的面问迦叶:“迦叶吾友!惭愧心在修行中有怎样的价值?”
迦叶回答:“舍利弗吾友!有惭愧心的人才有解脱的可能,无惭愧心的人不得解脱。”
舍利弗问:“有惭愧心和无惭愧心如何辨别呢?”
迦叶的回答清晰深刻:“看到他人的优点而没有向往之心,看到自己的过错而没有悔改之意,这就是无惭愧心;认识到善法的同时就能生起踊跃的向往之心,心里生起恶念的同时即刻能产生恐惧和警觉,这就是有惭愧心。”
可贵的是,迦叶尊者不仅如是说,更是如是做,终其一生都身体力行,成为“正精进”的典范。
有一天,佛陀和迦叶走在去王舍城的路上。天气炎热,佛陀来到路边的树下准备休息,迦叶赶紧脱下袈裟铺在地上。
佛陀坐下后对他说:“你的袈裟很柔软啊!”
迦叶回答:“我愿意献给佛陀,请佛陀慈悲接受。”
佛陀高兴地接受了迦叶的供养,然后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褴褛袈裟,郑重地问:“你愿意接受我这件粪扫衣(用从坟地上捡来的裹尸布做成的袈裟)吗?”
迦叶坚定地回答:“佛陀,我愿意。”
于是,佛陀将自己的袈裟披在迦叶身上。

敦煌壁画 托钵图
敦煌壁画 托钵图
迦叶尊者是唯一一位与佛陀互换袈裟的阿罗汉,这是极高的荣耀——其内涵在于,佛陀暗示迦叶是否愿意受持最严格的精进行,迦叶承诺一生受持。从此,迦叶尊者始终穿着佛陀给他的这件衣服,并坚持一生的头陀行。头陀行是最简单和最精进的修行生活:只穿一身粪扫衣,托钵乞食,常年游行独居。佛陀反对没有意义的苦行,但赞赏正确的头陀行。晚年时,佛陀建议迦叶可以用轻松些的修行方式了,但迦叶尊者依然故我,孤峰独宿,继续以极简的方式精进修行,佛陀因此称赞迦叶尊者是头陀第一的阿罗汉。这就是迦叶尊者对待承诺的严谨态度。
迦叶尊者少欲知足、言出必践、勤奋修行的人生态度,为我们树立了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。如果我们能像迦叶尊者一样,养成充满信念与力量的心境,面对喧嚣复杂的世界,就能不为外物所累,赢得安稳吉祥的人生。
原载于《环球人物》杂志
“佛陀故事”专栏
2018年第11期
版权所有: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
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
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