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篇 下篇
明影法师:沐浴心佛
2025 年 09 月 09 日
“天上天下无如佛,十方世界亦无比。世间所有我尽见,一切无有如佛者。”
佛教是一个理性的宗教,是一个智慧教育传统。当我们这样赞叹佛陀的时候,不是出于一般的宗教信仰情感,也不是自是非他的宗教执着,而是经过对佛陀的智慧不断思维、不断体会之后,发自内心的至诚礼赞。所以这一偈颂,显然是阅尽沧桑的历代祖师们共同发出的心声。
两千多年前的四月初八,佛陀来到了人间,这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文化事件。
时光荏苒,社会变迁,多少王朝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。释迦牟尼佛的教法,却由古印度传至亚洲,而今正在全球传播,越来越深远。虽然历经种种考验和曲折,但是,佛陀的核心教法被三大语系佛教非常准确而完整地继承着。这是人间的智慧瑰宝,是人类智慧成长的重要土壤,大家一定要珍惜。
佛陀留下了宝贵的教法,我们要想令自己的善根不断增长,就要努力亲近三宝——礼敬供养佛像、经典、僧团,护持道场,培植福报,努力建设智慧人生。
佛陀来到人间,并没有想做教主。他反复地说,我在僧数,我不领众。他不希望我们依赖他,而是希望我们能够像他一样,把自己当佛来培养。
浴佛的形式来自代代相承。
在四月初八这一天,用香汤水冲洗太子之身,以此来回忆、纪念佛陀来到人间的重要因缘。所有佛教的仪轨和佛教的节日,都是我们熏陶三宝智慧,成熟善业,加深与三宝的因缘,不断亲近佛陀的具体实践。
“诸供养中,法供养最。”除浴佛之外,在家信众还可以读诵佛经,展卷如同对佛,智慧自然增长。《普贤行愿品》是《华严经》中非常重要的一品,讲的是成佛的总纲,读诵之时就是在净化我们的心灵,培养我们的菩提心,为将来有一天也像佛陀一样在无忧树下降生,积累善根资粮。《金刚经》是成佛的核心秘密,借由读诵《金刚经》启发我们的般若智慧,那就是在沐浴我们的心佛。
一千多年前,药山禅师座下来了一位挂单的师父——遵布衲,也是一位丛林中备受尊重的大禅师。住在药山期间,正赶上浴佛节,药山禅师问遵布衲:“这个从汝浴,还浴得那个吗?”
我们沐浴的佛像是有形有相的,但即便佛陀就在我们身边,也是善业的感召,是因缘法、生灭法。“三十二相即是非相”,何况浴的是佛像呢?所以,药山禅师提醒遵布衲,不要忘了“那个”。遵布衲是大禅师,对于这样的问题,自然能够应对自如。他说:“把将那个来,我来浴。”我们的本心看不见,摸不着,拿不来,只能亲证,不能给人看,也不能与他人分享。佛陀觉悟了,我们不能分享;药山禅师觉悟了,也不能给我们。所以遵布衲说,你拿来,我来浴。药山禅师只好作罢。
两位大禅师的问答酬唱,很生活化,是不是祖师们在那里斗嘴呢?当然不是。但是,这个问答的要害在哪里?他们到底是什么境界?我依据信心和对祖师语录多年的参学,可以告诉大家,这不是生活中的对话,而是两位祖师久已纯熟的一行三昧的运作,这是二谛圆融的生命境界。
希望大家在浴佛时,或诵经时,别忘了努力参悟我们的本心,努力地沐浴我们的心佛。在生活中,能够礼敬三宝、礼敬他人,持守五戒,闻思正法,勤修止观;在考验面前修忍辱,在顺境面前修不动心,善用其心,把自己当佛来培养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也能像佛陀和历代祖师一样,觉悟自心。
◎选自明影法师2020年4月29日开示《沐浴心佛》,有删减。
上篇 下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