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篇 下篇
明影法师普门品第四讲:观世音菩萨住在哪里
2025 年 05 月 01 日
记得我出家以前,在北京工作的时候,当时我们的办公室是一座平房,办公室门前有一棵很粗的核桃树。有一天,我在树下发现两窝蚂蚁在打仗,打得很厉害,几百只蚂蚁酣战在一起,场面混乱。我很好奇,一直站在旁边看着,看了很久。蚂蚁在没完没了地厮杀,有的是一对一,有的是几对一,整个打成了一团。这期间经常有人走过,因为我在旁边,别人就绕了过去,如果我不在旁边,可能“咚咚”地一脚上去,几百只蚂蚁就没了。虽然我们作为人比蚂蚁高级很多,可惜的是我们并不了解蚂蚁的世界,也没有办法深入到它们的世界当中,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家族的蚂蚁打成那样子。到后来终于打完了,死了一片,还有个别蚂蚁仍然互相咬着不放,像极了人间的战争,就是一个很残酷的蚂蚁大战。
通过对蚂蚁的观察,我有很多思考。我们跟蚂蚁生活在同样的时间、同样的空间,蚂蚁的感官、触觉、对世界的认识能力,决定了它的世界的景象。虽然我们不能够准确清晰地站在蚂蚁的角度,了解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,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蚂蚁的世界跟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截然不同,甚至我们无法想象蚂蚁看到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。
蚂蚁眼中的世界对它们来说也是客观的,而且它们的客观世界跟它们的感知能力是相匹配的。我们人虽然远比蚂蚁高级,但是我们看到的世界也是我们的认识能力决定的,这两者也是匹配的,所以不能离开我们的认识能力去讨论这个世界,也不能离开人的认识能力去探求这个世界,否则就会越探求越纠结,越探求越迷茫,越探求离我们的心灵越远,蚂蚁也是如此。
我们可以想象这个问题,站在蚂蚁的角度,以它们的经验,以它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,显然完全无法理解,就在它们身边,有一个巨无霸的人在看着它们,看着它们进行这么大的争斗。如果我要干预的话,完全超出它们的经验范围,它们无从想象,也无从思维,当然也不可能知道。它们爬遍周围,乃至于爬到我的身上,也不可能知道有一个跟它们完全不一样的人存在。为什么?那是它的感官所决定的,它的认识能力所局限的。蚂蚁的文明再发达、技术再进步,以蚂蚁的认识能力也永远想象不到人的存在,乃至于就在人的旁边,就在人的身上,就在人的头上,也没办法认识人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这就是说,在我们这个世界里,下对上不能了解,上对下可以了解一些,比如我们不知道天的境界,尽管经典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,对于佛菩萨的境界我们也还是颇伤脑筋,甚至为了防止我们有错误的认知,经典里讲“不可以智知,不可以识识”,佛菩萨不可以用智慧知道,也不可以用我们的识心去认知。祖师讲开悟的境界“举世无相似”,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状态跟它一样,所以这时如果有人有能力深入到蚂蚁的世界当中,变成蚂蚁,跟蚂蚁说有一个人就在你们旁边,看着你们打仗,这些蚂蚁肯定是不知所云。就像蚂蚁无法了解人的世界,我们也一样无法了解天上的世界,只能听佛告诉我们如何如何。
当然,作为凡夫,由于智识的障碍,我们也没办法深入到蚂蚁的世界当中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不同的众生,业报不同。我们生活在自己的生命状态当中,一出生就被这一生命状态所局限,我们生命的起点,我们的业报,我们的感官能力,决定了只有跟我们同样的人才能交流。但事实上,即便生活在同一个世界,不同民族、不同信仰、不同观念,乃至不同地区、不同年龄、不同性别的人,你会发觉交流起来并不容易,或者说真正能够完全准确交流的人、互相很了解的人,是非常非常少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角度不同,我们的认识能力、认识方式也不一样。
所以,想要准确理解观音菩萨跟我们的关系,观音菩萨住在哪里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。就好比我们对蚂蚁说,人是什么样子,人是怎么回事,再问它人住在哪里,以蚂蚁的认知能力,它洞内、洞外、树上、地上、石头上都爬遍了,乃至爬到人身上,它也没办法给人找一个住的地方,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。为什么呢?这就是认识能力的局限。
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:站在凡夫的角度,理解圣贤、理解菩萨的境界其实是非常困难的。
现在有很多新的说法、新的思想,有的蛮有启发,但是有的明显有着很大局限性,比如时下流行一个说法“降维打击”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类可以到月球、到火星去旅行,也可以向外太空发展,而且由于我们的武器越来越先进,我们就会想到是不是有外星人,他们处在一个非常发达的科技世界,生活境界比我们高超,武器比我们先进,还能够跨星际旅行,他们会不会居高临下地打击我们?很多人可能看过这样的科幻小说或者影片,也有人因此感到焦虑,惶惶不可终日。这样的焦虑就是现代版的杞人忧天。为什么呢?因为对于生命的认知我们没有关注,对于心的规律我们没有了解,却过分沉迷于地球人类特有的经验、特有的认识能力当中。尽管我们的技术已经相当发达,发明了非常先进的望远镜和显微镜,乃至于外层空间的探测器,但是这些最终都要由人的眼睛来看,由人的思维来处理,这是永远没法超越的局限。如果我们对人类的思维认识能力没有一个非常深度的反思和净化,那就意味着我们知道得再多,想得再复杂,也超不出人的局限。
事实上,佛陀已经圆满觉悟了生命智慧,一切生命现象都在他的认知中,依据佛法对于宇宙生命的认知,所有我们之上的生命——欲界天、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都是需要修行才能上得去。圣贤作为比人类更高级的存在,一定是要破除了我执,打开了智慧,只剩下纯净的对生命的慈悲心,显然他们只想着利益我们,而不会伤害我们。
欲界天,要认真持守五戒才可能达到,这需要非常好的修养。色界天,调伏了欲望,生活在禅定的喜乐状态当中,内心清净,全无害意。无色界的天人连身体都没有,只剩下纯净的、精深的禅定境界。所以,对于我们来说,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有高级的生命会来袭击人类,这都是人类争斗心加上科技思维、自我幻想产生的一种焦虑。
这个时代的人学佛很难,为什么?因为佛讲过,有三种情况,佛法是很难入心的:我慢高山,爱欲淤泥,密见稠林。我慢高山,自我意识很坚固;爱欲淤泥,欲望强烈,沉迷于享乐之中,不能自拔;密见稠林,各种知识、各种思想以及种种的价值观体系充斥心中,犹如一团乱麻。因为自我封闭,这时佛法的智慧便没有办法被接受。
观世音菩萨住在哪里?观世音菩萨觉悟了法性,她不需要住在哪里,而且无论在哪里,观世音菩萨都是宇宙的主人。当然,她可以到阿弥陀佛座下做最上首的弟子,以后接替阿弥陀佛的法座,成为极乐世界的法主、住世的如来,她也可以到我们的普陀山安住普陀宫,还可以随时应现在我们身边,她是自由的。但这些都是依据法义记述的,都是我们的心忆念的,那么她最亲切的住处在哪里呢?
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。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即是观世音菩萨的住处,这是最亲切的住处。她在极乐世界的住处,在普陀山的住处,乃至到十方法界应现,也都不离这个地方。
仰山慧寂禅师见到沩山灵佑禅师时,问:“如何是真佛住处?”
沩山禅师回答:“以思无思之妙,返思灵焰之无穷,思尽还源,性相常住,事理不二,真佛如如。”
所以,我们要体会观世音菩萨住在哪里,就要反观我们的心,把我们的心看清楚了,就能够见到观世音菩萨,就能够跟观世音菩萨住在一起,“同一眼见,同一耳闻,同一鼻孔出气,把手共行”。因为我们凡夫的真性,与观音菩萨一体不二,所以,我们起心动念处,即是观音菩萨的真实住处。
上篇 下篇
版权所有: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
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
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