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影师开示明影法师普门品第三讲:何谓普门

上篇  下篇

明影法师普门品第三讲:何谓普门

2025 年 05 月 01 日

 
 
佛法有慈悲门,有智慧门。我的师父净慧长老曾用两句话概括生活禅的精神:觉悟人生,奉献人生。智慧门就是觉悟人生,慈悲门就是奉献人生。大乘佛法不是为了自己而觉悟,而是为了利益众生,慈悲众生,救度众生。《法华经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主要就是讲这样的智慧。

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里讲,观世音菩萨以普门示现的方式来救度众生,教化众生。什么叫普门呢?一般来讲,因为有墙有障碍,又必须要进出,所以需要门,我们的门是小门,有一个门或者多个门,但观音菩萨可不是,她是普门,普遍的门,这意味着她是完全没有障碍的自由境界,可以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度人舟”。这既是观音菩萨的智慧境界,也代表了所有佛的智慧境界。《法华经》里之所以有这一品,就是因为观音菩萨代表了一切佛的慈悲,当然这个慈悲是以智慧为前提的。

我记得刚学佛的时候,有人问我:成佛以后去干什么?还有没有下文?观音菩萨就代表了所有佛的生命境界,他们成佛以后的工作,那就是“行无缘慈,运同体悲”。
什么叫无缘慈呢?缘就是条件,无缘慈就是不需要条件的慈悲。我们说因果是这个世界的规律,所谓因缘生法,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条件,但是观音菩萨慈悲利益我们是不需要条件的,超越了一切条件,也超越了一切障碍。不管我们信与不信、求与不求,不管我们在哪里,天上人间,还是我们这个世界,还是其他的世界,我们跟观音菩萨都是零距离的,观音菩萨都会无条件、无理由地救助和利益。

什么叫同体悲呢?我们的心跟观音菩萨的心,其实是一个心,只不过观音菩萨觉悟了,超越了一切障碍,所以她跟我们是零距离。我们还没有超越,所以我们看不到观音菩萨,那是我们的问题,不是观音菩萨的问题。也就是说,在观音菩萨的境界,一切众生都是自己,所有生命都是自己的一部分,帮助我们是她自觉的生命境界,跟我们无关。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,她都会主动利益我们,只不过说如果我们忆念观音菩萨更利于感应道交,更利于观音菩萨救助我们的工作。

打个比方,就像海水和波浪,观音菩萨相当于大海的海水,众生则相当于波浪,从海水看波浪,一切波浪都是海水的波浪,都是自己。但是,波浪不这样认为,波浪认为别的波浪是他人,是社会,浩渺的大海是生存的环境。菩萨与众生站的角度不同,一个是站在觉悟的角度,一个是站在生死无明的角度。

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做度人舟”,这是观音菩萨的智慧境界,这也是所有佛菩萨的智慧境界,没有时间的间歇,没有距离的障碍,没有方式的局限,尽未来际,永远如此。所以,一个了解观音菩萨智慧境界的人,永远不会孤独,也永远不会畏惧,因为知道观音菩萨可以随时随地以任何恰当的方式来利益自己。

观音菩萨觉悟的智慧是法界的体性,有智慧和慈悲两面,观音菩萨用慈悲利益我们,用智慧教导我们,她是我们生命的源头,无限奇妙,无限广大,又绵延不绝,她永远是我们良知良能的基质。由此可知,我们和观音菩萨无限地近,只不过我们住在烦恼当中,不能够和观音菩萨的慈悲心相契相合。

观音菩萨代表了所有佛菩萨对众生的慈悲利益,以及生命觉悟后的自由境界,同时她也代表了所有众生能够达到的高度。所以我们学习佛法,当读到佛菩萨有很多非常广大的、奇妙的、远远超出我们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神通作用时,大家不要怀疑,那是真实不虚、毫无疑问的,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这样的境界。事实上,所有佛菩萨达到的高度,都是我们的潜能,也都是我们能达到的高度。所以,对佛菩萨加持的祈求,最关键的是以佛菩萨为榜样,也实现佛菩萨的高度。

成为像观音菩萨一样的人,这是最好的祈求。



 


上篇  下篇

版权所有:中国湖南药山寺 感恩尊重知识产权
China Hunan YaoshanTemple Thanksgiving and respect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