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篇 下篇
长老开示:家庭是道场
(未知)
家庭, 是人在一生中学习、工作与生活的基础, 所谓 “成家立业”。如果不把家庭当作道场,修行人的修行就无法落实。《维摩经》上讲:“诸烦恼是道场, 知如实故; 众生是道场, 知无我故; 一切法是道场, 知诸法空故。" 所以家庭是道场, 也是佛法的应有之义。
佛法的修行, 应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如果有一个地方不是道场, 那就是法轮不到处。法轮不到处, 就是无佛处。没有佛的地方, 就是没有光明的地方。家庭是道场,家庭有佛法; 社会是道场, 社会有佛法; 一切地方是道场, 一切地方有佛法。特别是《维摩经》讲到的“诸烦恼是道场”, 其意义非常深刻。因为佛法就是要对治烦恼, 对治烦恼的过程就是修道的过程, 就是成佛的过程。
家庭是道场, 生活作佛事, 慈悲感恩和为贵, 忍辱包容是妙方; 身体是寺院, 心灵是佛像, 两耳钟鼓齐鸣, 呼吸梵音嘹亮。我们能如此对待家庭, 对待生活, 还有什么地方不能作佛事? 还有什么地方不是道场呢?
我们天天听到许多声音, 往往觉得声音对修行有干扰。当我们走入寺院, 夜静更深, 特别喜欢聆听钟鼓之声。钟鼓之声清澈悦耳, 沁人心田。我们能不能把汽车喇叭的声音也当作是钟鼓的声音呢? 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, 听到什么声音都非常悦耳, 听到什么声音都不感觉到是干扰。
家庭是道场这个理念, 希望我们各位在家菩萨, 首先要认真思考, 然后要认真落实, 真正把自己的家庭当作是道场, 其意义非常重大。
这种理念, 也就是过去太虚大师所倡导的“佛化家庭”。我们现在提出社会要现代化、家庭要现代化, 我觉得家庭的现代化虽然必要, 家庭的佛化更加重要。只有家庭佛化了, 家庭的现代化才能真正给我们人生带来便捷与幸福。
如果没有高尚的精神修养, 欲壑难填啊! 不管怎么现代化, 总觉得不满足。一个人对于修行永不满足, 那是好事; 对于事业永不满足, 那是好事;对于奉献永不满足, 那是好事。如果对于个人的私欲永不满足, 那就是一件天大的坏事。欲壑难填, 贪心永难满足, 那就意味着人生的堕落,不是意味着人生的升华。因为精神空虚, 总想用物质来填补, 实际上精神的空虚用物质永远也填不满。精神的空虚一定要用精神的能源、精神的资粮, 用智慧、用慈悲、用奉献的精神来填补。
家庭是道场, 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对待家庭这个道场呢? 家庭是道场有些什么原则呢? 我能奉献给各位的, 还是那做人做事的 “二八方针”。
做人的八字方针: 信仰、 因果、良心、道德; 做事的八字方针: 感恩、包容、分享、结缘。
首先说做人的八字方针怎样去落实。所谓信仰, 就是正信佛法僧三宝。有信仰的人最快乐, 有信仰的人最幸福, 有信仰的人最安详。因果,守持五戒就是最大的因果。五戒就是佛教所有戒律的基础, 五戒就是所有道德的基础。良心, 就是要修十善。以十善法来庄严身心, 以十善法来庄严家庭这个道场。道德, 就是要行八正道。八正道是最高的道德要求。最高的一定可以包含最基础的部分。在家庭中修八正道, 那就是初步的道德要求。从初步到究竟,八正道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道德圆满的道路。
做事的八字方针。感恩, 是报四恩: 报父母恩, 报众生恩, 报国家恩, 报三宝恩。包容, 是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。能有慈悲喜舍的精神, 还有什么包容不了呢? 能够包容就有和谐, 能够包容就没有你我他。分享,是修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四摄法。以四摄的精神来落实分享的理念,就能将分享落到实处。结缘, 就是结四缘。所谓广结人缘,广结善缘, 广结法缘, 广结佛缘。这四缘, 是成就一切善法的大因缘, 是成就一切有利于社会大众事业的大因缘, 是完善人生修养的大因缘, 更是成佛作祖的大因缘。
把家庭当作道场, 就是在家庭中落实生活禅的理念。觉悟人生, 所以我们要具备信仰、因果、良心、道德的理念; 奉献人生, 所以我们要具备感恩、包容、分享、结缘的理念。我所提倡的生活禅, 是佛法的整体,是修行的根本法门, 是佛法在现代社会发挥和谐社会、安定社会、关怀社会、奉献社会最好的一种实践。
把家庭当作道场, 对于我们广大在家居士来说, 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。我们每一位居士,能把家庭当作道场了, 能把全家的人都佛化了,那就是最大的修行, 那就是最大的功德。
怎么样才能把全家的人都佛化了呢? 首先自己要做到、要落实做人做事的“二八方针”。
这二八方针, 首先不是要求别人, 而是要求自己。自己要有一种主动的承担精神, 主动的奉献精神, 主动的感恩精神、包容精神、分享精神。有了这种主动, 自然就能够在家庭中造成一种良好的、清净的、修道的氛围, 一种清净的生活氛围。(选自《真际禅话》,略有整理)
上篇 下篇